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让全球各国都头疼的问题。不少地方为了对付这些“入侵者”,往往会采取一物降一物的生态治理措施,比如澳大利亚为了消灭泛滥成灾的野兔,曾引入雪貂和黄鼠狼两种动物,效果并不理想,最后不得不使用生物控制的方式,使用一种“病毒”来杀死野兔。
北美地区为了净化水质,引进了亚洲鲤鱼,结果导致鱼类泛滥,甚至不得不采取电网捕捞的方式,仍不奏效,亚洲鲤鱼至今让当地人头疼。
由此可见,通过引入外来物种来解决生态问题,导致的结果可能更糟糕,国内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又出现了鳄雀鳝,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比如深圳一处河道,当地网友为了对付突然出现的鳄雀鳝,不惜采用钢钉将其射杀,福建一处公园内出现鳄雀鳝,公园的大叔端着钢叉,将其制服。
但对付鳄雀鳝这个外来物种,难道只能依靠人工吗?有没有适合的生态治理方式?有的网友想到了我们的本土鱼种——黑鱼,它们能否肩负阻击鳄雀鳝的使命呢?
黑鱼,学名乌鳢(Channa argus),是一种在国内水域广泛分布的淡水鱼类。它们拥有一口布满尖锐牙齿的大嘴,以其凶猛著称,主要以伏击的方式捕食其他鱼类、青蛙等动物,有时候甚至连水鸟、鸭子都能捕食。
一般情况下,黑鱼的体长,大约为40~60厘米,2至3千克之间,最大长度可达1米,体重达到8-9千克,甚至10千克以上。
反观鳄雀鳝,体长一般为1.2-1.8米,体重45-72千克之间,最大可以长到上百千克。单单从体型上对比,黑鱼可以说不占优势,它们能打得过鳄雀鳝吗?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一些鱼类爱好者亲自做了实验。
国内一位视频播主,将一条鳄雀鳝和黑鱼放入同一个大型鱼缸内,以观察它们之间会不会相互打斗,并希望能够分出胜负。
当视频播主把鳄雀鳝放入鱼缸之后,立马引起了黑鱼的警觉,黑鱼在观察了几秒之后,开始向鳄雀鳝发起攻击,只见它张开大口不断冲向鳄雀鳝,使劲撕咬,企图将这个“入侵者”干掉。
第一个回合下来,鳄雀鳝没有反击,赶忙躲到鱼缸的另一端。凶猛的黑鱼紧追不舍,直接冲过去对着鳄雀鳝的腹部就是一口,鳄雀鳝只顾逃命,为了不让相对薄弱的腹部被攻击,它躲到了鱼缸底部,第二个回合,仍是黑鱼完胜。
眼见赶不走眼前这个不速之客,黑鱼加快了攻击的节奏。直接用头将鳄雀鳝顶起来,试图将其吞下,但由于眼前这条鳄雀鳝身体比较大,黑鱼难以将其吞入口中。经过一番折腾,鳄雀鳝已经俯首称臣,彻底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
几个回合下来,宣告战斗结束,黑鱼取胜,它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地教训了这条鳄雀鳝。
不过,这个试验有一点不完美之处,就是鳄雀鳝的体型较小,黑鱼存在“以大欺小”的嫌疑。如果是同样体型的黑鱼和鳄雀鳝,到底谁能取胜呢?
随后,视频播主将两个体型大概差不多的鳄雀鳝和黑鱼放到一起。
结果同样是黑鱼率先发起攻击,不停地用嘴巴去咬鳄雀鳝的腹部和尾部,虽然不能将鳄雀鳝一击毙命,但在气势上已经完全拿捏,几个回合下来鳄雀鳝已经没了脾气,乖乖地趴在鱼缸底部,一动不动。
由此看来,在体型相同的情况下,黑鱼确实要比鳄雀鳝更为凶猛一些。几个回合下来,黑鱼已经彻底教训了鳄雀鳝。由此看来,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鳄雀鳝确实不敢在黑鱼面前撒野。
那么,在野外环境下,同样大小的黑鱼大概率也会拿捏鳄雀鳝,可能会对鳄雀鳝的繁殖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因为鳄雀鳝不像黑鱼那样,会在繁殖期保护幼鱼,它们产完卵之后就不管不顾了,就算幼苗孵化出来,也会被黑鱼等鱼类吃掉。因此,黑鱼绝对是阻击鳄雀鳝的功臣。
只不过鳄雀鳝长得要比黑鱼更快,体型更大,当鳄雀鳝“成年”的时候,就不知道黑鱼到底还是不是对手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个外来物种,都要保持警惕,见到之后要尽快清楚它们,避免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page.xyz/archives/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