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灵,但遇险害,无不惊厥、嘶喊、求援。然而这一规律似乎仅适用于能发声的动物,不能发声的动物则低调开溜。至于植物嘛,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对提着斧锯步步紧逼的伐木工,只能在沉默中坐以待毙了。
其实,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活泼,只不过我们听不见而已。它们的热闹程度,和西游记中的“树妖”有得一拼。
“压力山大,吼叫!”
其实,英国植物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通过一种特殊仪器——植物探测仪,把仪器线头与植物连接,人戴上耳机就能“听到”植物“说话”。正常情况下,植物发出的声音节奏轻微,曲调和谐;但遇到恶劣天气或人为侵害时,它们就会发出低沉、混乱的声音来表现痛苦。为捕捉植物的声音,以色列科学家给番茄和烟草设定了两种困境,一是干旱,二是茎被切割。实验开始前,它们都在湿润的土壤中健康生长。实验开始后,植物命运就有了区别,一部分不浇水,一部分被切断茎,还有一部分继续在正常条件下生活,作为对照组。
实验在隔音箱里进行,收音设备就放在距植物10厘米远的地方。结果,不论是遭受干旱胁迫的植物,还是茎被切断的植物,都能发出不小的声响,音量在65分贝左右(通常两人面对面讲话的音量约60分贝),频率在20,000—100,000赫兹之间,属于超声波。
这些叫喊声十分频繁。受干旱胁迫的番茄植株,平均每小时发出35声,烟草植株是11声。而茎被切割的番茄植株在接下来的一小时内,平均发出25声,烟草植株则是15声。相比之下,没遭干旱又没被切割的植物,只是偶尔发出声音。科学家相信,这些超声波就是植物面临生存压力时做出的反应。
研究人员记录植物“叫声”的录音设备
这些声音是怎么形成的?原来,缺少水分时,植物的木质部中,水里溶解的空气会形成气泡,气泡不断膨胀乃至爆裂,形成空穴现象,这会让植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当应力在一个部位集中时,就可能快速释放出大量能量——机械能转化为声能,这个过程称为“声发射”。
“通风报信”
危险来临时,植物可不只是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它们比我们想象得活跃多了。
物理学家瓦格纳通过实验,找到了植物沟通的证据,并把它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媒介称为“W波”。
瓦格纳发现,当我们砍下一棵树后,几秒之内相邻的树木会发出电脉冲,通过测量,这种“W波”的速度约为每秒10厘米。当把一株健康的小枫树苗和一株被动物咬伤的小枫树苗放在一起时,健康的树苗会表现得很“紧张”。科学家据此猜测,受伤的树苗会释放出某种化学物质,警告健康的树苗:附近可能有敌人。牛羊在一个地方吃一会儿草,就要跑到别的地方去。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苜蓿的叶子被动物咬伤后,会产生一种叫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物质,牛羊吃了会消化不良、拉肚子。而且,被咬伤的苜蓿还会警告周围的伙伴“敌人来了,我已经被咬到,你们快快做好防御准备啊!”这样一来,周围很大区域内的苜蓿都会变得不再可口。
“跨界交流”
声音同样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生物建立互惠关系。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有蜜蜂来采过蜜了,而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后,花蜜中的糖分会增加。
在加里曼丹岛,食肉植物赫姆斯利猪笼草的笼子后壁,可以反射蝙蝠声波。这会吸引蝙蝠进入笼子休息,并留下排泄物以滋养植物。
不同种的植物亦可结盟,比如柳树制造的“化学狼烟”,能跨物种广而告之,被杨树、糖枫接收到。同理,当利马豆遭昆虫袭击后,也能把危险信号传递出去,长在它周围的野生青豆和黄瓜,防御力更强。
植物跨界交流的本领不小。比如玉米,被甜菜黏虫侵蚀时,它们可迅速合成并释放吸引寄生黄蜂的化学物质,让后者在甜菜黏虫体内产卵,这就叫“借刀杀虫”。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page.xyz/archives/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