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技术如何还原远古人类形象?人工智能如何与古老人类形象结合?6月2日,在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现场,《穿越磨刀山》纪录片用数字技术实现了远古人类在当代的“复活”。
但这仅是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众多亮点之一。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启动实施的首个年度,2023年,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新发现有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现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白田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将深汕历史轴线向上延伸近2000年……这一系列最新的田野考古与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岭南历史的脉络与枝叶,为推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岭南地区远离中原,曾长期被认为是“化外之地,瘴疠之乡”,正史之中鲜有着墨。最早的广东人来自哪里?他们如何生活?近年来,随着郁南磨刀山遗址、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一批重要遗址的发掘,关于岭南文明起源阶段的诸多“谜题”正被逐步破解。202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提出用12年时间系统梳理广东从旧石器时代至秦汉之际的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涵盖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三个重大课题。自此,对岭南早期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面溯源,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以探寻“最早的广东人”为例,岭南文明的历史图卷在一次次深入追问中被一帧帧修复:马坝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华南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磨刀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随着“青塘少女”的现身,广东集齐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人”的史前文化序列,让岭南文明早期发展脉络有了可见轮廓。但在岭南文明进程的巨大图景中,岭南如何融入中华文明圈?对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有哪些贡献?仍有一系列问号等待考古与研究去拉直、去破解。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绵延不断的文明进程,在岭南大地留下丰富多姿的见证。把岭南文明研究引向更深处,让陈列在岭南大地的遗产活起来,深入实施的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将为深入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等问题、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交更为清晰的广东答卷。
文|李妹妍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page.xyz/archives/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