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侵犯邻居隐私权吗?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安装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侵犯邻居隐私权吗?

一户人家的智能门锁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对门邻居的门口

●全媒体记者 陈登达 通讯员 汤渊渊 文/图

如今,智能门锁普遍使用,许多中高端智能门锁具备人体感应和人脸识别功能,有的还有拍照录像和远程监控功能。智能门锁通常安装在居民楼宇楼道或电梯间等同层邻居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内,因空间狭窄,住户大门相邻,邻里之间很容易因隐私和生活安宁问题产生矛盾纠纷,由此造成的邻里间隐私权纠纷案也屡见不鲜。安装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会不会侵犯邻居隐私权?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号称无死角监控的智能门锁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智能门锁的功能发展,包括人脸识别、远程可视猫眼、实时监控、抓拍存储图像等功能的智能门锁不断被推出,而且常以超远距离感应、高清摄像监控、广角镜头观察为卖点。

这些智能门锁不仅包括指纹、指静脉、人脸识别等开锁方式,还具有自动拍照、拍摄功能。在电商平台上输入“智能门锁”,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会映入眼帘,价格从百余元到上千元的比比皆是,“人脸识别”“自动抓拍”是同类产品中的标配,功能较强的可以将门前宽5米、长5米的区域纳入拍摄范围,堪称无死角远程监控。家住三元区山水御园小区的何少侃就安装了这样一款具有高科技功能的智能门锁。当有人按门铃时,门锁上的摄像头会拍照或录像并传送到手机上;而当门外有人在公共区域的走道徘徊时,可自动触发门锁上电子猫眼的拍摄功能,逗留超出一定时间范围门锁就会“自动抓拍”,时间可选择范围为实时抓拍、3秒、5秒、10秒、15秒等。此外,只要有人触碰门锁,智能门锁就会自动开启拍摄,记录触碰者的相貌特征。

“智能门锁为我提供了便利和安全,自从装了它,没带钥匙回家也不怕进不了门。”何少侃说,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具备摄影功能的门锁也为他的财产安全提供了安防保障,不少邻居、朋友都安装了这样的智能门锁。

争议 安全与隐私孰轻孰重

尽管有诸多“高科技”加持,智能门锁的拍摄功能却极易引起邻居的不满。

“对门邻居装的门锁让我感到十分不适,一想到自己每天进出家门都会被拍到,就会担心自己出门时衣着是不是得体。”5月20日,家住三元区碧桂园小区的刘女士忧心忡忡地说,自从隔壁邻居家安装了智能门锁,她感觉一举一动都在邻居的监控之下。刘女士听邻居说,其门锁可拍到门口5米范围内的画面,这给她们一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天气越来越热,在家里穿得没那么讲究,但一旦穿太暴露不小心打开门就可能会被邻居的门锁拍摄到。”刘女士说,这样的拍摄不仅让她和家人有些难堪,也影响到了来家里做客的客人,一旦有人进入她家门前的楼道范围,邻居家的智能门锁就会启动,闪着红灯开始拍摄,让客人也感觉到了被冒犯。

为了保障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刘女士就智能门锁一事和邻居进行过沟通,但两家人却不欢而散。邻居郑先生认为,安装智能门锁只是为了保障家宅安全,并没有侵犯邻居隐私的念头,且智能门锁内置摄像头拍摄的楼道属于公共区域,没有侵犯到刘女士住房内的隐私。而刘女士和家人朋友进楼道即便被智能门锁拍摄到,郑先生也不会将这些影像用于其他用途,过段时间这些素材就会自动删除。“门锁为我提供了便利和安全,我也调整过角度,尽量避免拍摄到邻居家。”郑先生表示,安装智能门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震慑不法分子,抓拍功能主要是防止有人恶意开启或破坏门锁,长时间逗留或触碰门锁引起摄像头抓拍前会有监控提示,明确告知恶意人员有监控,警示、劝阻恶意人员停止企图进入室内或破坏门锁的活动。一旦有人想来他家中入室盗窃,可以为警方调查提供可靠的证据,保护了他的财产安全。

说法 正当安防予以支持,隐私泄露需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而言,智能门锁在正常情景下依法合理使用,是智能门锁使用人的合法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但有时智能门锁发挥了远程监控和拍摄的作用,对于邻居而言,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如何在保护居民隐私权的同时也保护居民的自由处分权?“目前涉及智能门锁的相关案例判决有支持拆除门锁诉求的,也有驳回拆除门锁诉求的。居民隐私权和智能门锁使用人安全防御都是合法权利,只要给予智能门锁一定的使用限制,双方的诉求就能够得到平衡。”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梁雯介绍,针对只有触碰智能门锁尝试开锁才能引发的抓拍法院一般会予以支持。这项抓拍图像功能的目的主要是安全防御,而非图像采集,虽然抓拍的图像内容可能涉及公共区域信息。但是,抓拍图像是为了留存开锁人信息,为后续维护个人权益提供线索,不是为了采集信息、恶意收集他人隐私。而针对智能门锁电子猫眼的感应功能,法院则会判决关闭或拆除。

梁雯表示,智能门锁的自动感知人体信息启动摄像头拍摄程序,会造成邻居的不安,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个人信息是需要符合严格条件才可以收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智能门锁的安装和使用,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且设置合理采集范围,避免对他人的隐私或其他个人信息造成损害,才能做到“不侵权”。

梁雯介绍,从法益保护优先性来看,智能门锁使用权主要是为了住宅安全防护和使用便利,隐私权保护则事关个人尊严、满足感和安全感。从相邻容忍的必要范畴及“较大利益”原则可知,对于智能门锁的使用如果并无紧迫性和必要性需求,法益保护的优先性应倾向于对相邻人隐私权的保障。具备人体感应和记录、抓拍信息功能的智能门锁可能会对邻居的私密空间造成侵扰,甚至非法收集、处理他人的秘密信息,以致侵害私人生活安宁。需要注意的是,如因采集人的原因发生被采集图像泄露,涉嫌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采集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因产品缺陷导致技术故障或黑客攻击致使被采集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使用,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产品责任,安装者也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了避免相关纠纷的发生,梁雯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智能门锁时,先与邻居进行充分协商,尽量不要擅自安装,以免产生纠纷被认定侵权。安装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可区分功能的智能门锁,要对智能设备存储的涉及邻居家的视频和画面进行删除,不能将相关素材进行公开。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page.xyz/archives/2215.html

(0)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3 日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3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