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戛纳电影节正式结束了,这一届中国电影倒是第六代导演的天下。
只不过,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娄烨新片得了0分,而贾樟柯新片《风流一代》同样颗粒无收。不但电影本身没有奖项,贾樟柯没有奖项,一直所谓的要拿影后的赵涛,结果再次没有。
(关键是这次戛纳影后有4黄蛋,就是四个人最佳女主角,其中一个还是现在欧美热潮身体没有做手术,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自称自己是女性的拿了影后)。
倒是管虎的《狗阵》拿了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还有电影里面的狗狗也拿了奖,这个奖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搞笑。
怎么讲呢,欧洲三大虽然是全世界电影艺术殿堂,但毕竟是个西方奖,西方有的社会热潮人家还是会照顾,不完全看艺术。什么未曾变性的女性拿最佳女主,什么狗狗能拿奖,中国第六代导演热脸贴冷屁股,不知道贴个什么劲。
同时还有选择在戛纳首映的《酱园弄》,因为主演除了章子怡,还有杨幂,赵丽颖,易烊千玺,结果在国内舆论上面又弄得一地鸡毛,现在全世界都一样,电影早就偏离电影的功能了,就是个笑话。
这很正常,这是中国内地电影当初发展路线导致的一个遗留,当初国门刚开放张艺谋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在国际上拿大奖,同时国内也拿奖了,而且是中国电影影史经典,声誉不可谓不高。
2000年前后,也就是WTO前后中国商业电影开始发展,第五代导演拍商业片去了。
这个以贾樟柯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在国际上面拿奖,于是他们又开始走这条路线。但是这个时期国内电影节,像金鸡奖,你会发现就很难拿奖了,最关键是那种纯文艺片商业表现很差,中国观众是不怎么看的。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争议。后者票房好几亿,前者票房几百万都没有,舆论争吵没有用。
注意:后面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娄烨《风雨云》《兰心大剧院》其实就相当商业片了。更不用提管虎《老炮儿》《八佰》,陆川《南京南京》,王全安《白鹿原》就是正儿八经的商业片。
这个路线一直走到现在新一代导演《隐入尘烟》都一样,所谓的名导自认独特视角或者说小人物小众视角来审视社会问题,在国内没有市场,希望引起国际认可,这纯粹是出口转内销。这固然会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共鸣,但脱离了主流。
这股潮流自始至终都想模仿张艺谋和贾樟柯,通过这样的作品希望达到世界级大导演的地位。殊不知他们的成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张艺谋《红高粱》《活着》等片受追捧是开拓出一片新视角,与之前的主旋律形成差异化,同时艺术成就也确实高。
而且那时的受众普遍是有一定的知识的人,渴望获得思想解放,但是大部分的群众没有共鸣的。在国际上获奖,然后反过来影响国内圈内人的审美。
贾樟柯最好的片子《小武》《站台》等也一样,但已经非常小众化了。但现在的时代更是大变了,电影不再是阳春白雪,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家都喜欢看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所以战狼、红海、抗美援朝,沈腾系列联创佳绩,当然还有别的题材,但是所谓的独特视角的电影已经没有市场了。
有时想想也能理解,所谓第六代导演,能在国内公映的片子就不多(公映了也极少能赚钱的),那他们靠啥吃饭?把片子卖给西方公司呗,大部分片子直接就是西方资本投资的;为了卖片找投资,不就得整天琢磨如何讨好金主爸爸,说白了不就得翻着花样诋毁自己祖国嘛,他们拍的片子是给中国人看的吗?
这次娄烨新片就是拍马屁,结果拍到马蹄子上的代表。
当然,你说国内电影节不扶持这种反映现实的电影,相反管得非常严格。它确实是可以讨论的,但问题是背离自己叙事而完全走协洋人为重,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搞笑了,尤其是那种拍马屁拍到马蹄的情况。
这一届戛纳贾樟柯只是颗粒无收,他这片子一出现我个人就不看好,之前也写了文章分析,因为电影还没看,但看简介是贾樟柯拍部回忆赵涛20年的时代变迁,我说你看着赵涛那张20年都没有变化的脸和演技,你能感受到什么艺术和情绪?
结果证明贾樟柯真的颗粒无收,他只是原地踏步倒还好,毕竟也通过审核了。
管虎的《狗阵》是部类似《斗牛》那样的电影,听说质量很好,所以拿奖就能够理解了。
而娄烨嘛,还得说个插曲,娄烨新片在戛纳首映的时候一群文青哭了,又是什么伟大的电影,娄烨是中国最伟大导演之一什么的,结果人家《电影手册》副主编给了0分。
这个现象是真有国内网络某些网友天天嘲讽国内,疯狂吹捧美西方。结果人家美国拍的电影《美国内战》里面,直接把他们这帮人给毙了的既视感。
本质上,这是国内对三大电影节给予过高的重视,获奖的导演回到国内如同黄袍加身一般,浑身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如此,一众加料表演的人就不断增多,要知道,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表演啊,就是在人前装。
娄烨自己都说了,他不在乎自己的电影在国内过不过得了审核,他在法国等国家有固定投资人,言下之意就是他拍电影是专门拍给外国人看的,是去中国群众化的。按你这“一个意思”,夏瑜难道是个为了给外国人看才革命的投机者?
说回娄烨,这帮人怎么起家的呢,吕建民有个绰号是“中国独立电影教父”或者“中国地下电影教父”,因为他和吴京直接或间接地资助了许多中国第六代导演。
这些小导演最大的问题就是拍的片子很难播,大家看不懂,影院出于商业考虑不会给排片。
吕建民后来出了个主意:让这些第六代导演给自己的片子塞入各种大尺度内容(比如裸戏,床戏),然后自己把自己的电影宣传为禁片,这样一来很多人自然就很想看看。
比如吕建民花1.5万元买下的章明导演的《巫山云雨》DVD,做出的第一版海报被经销商集体忽视,吕建民咬牙把符合影片调性的海报换成打擦边球的涉黄海报。通过这样低俗又夸张的营销手段,这部根本没人知道又很闷的艺术片DVD在全国卖出50多万张,赚了600多万。
吕建民坦言这样的包装方式不正确,至少在道德标准上不正确,有错误引导消费者的倾向。但是在一个没有艺术片消费群体的市场,用正常艺术片营销方式去推广,结果很可能就是所有拍艺术片的人都饿肚子。
靠着这种俗不可耐的方法,很多第六代导演的片子靠卖光碟能够得到传播,甚至有些能回本甚至赚钱。《盲井》《巫山云雨》《长大成人》等电影都用过这种手段。娄烨学这个是学得最“好”的,比如他的那部禁片就是拍裸戏出名的。
还有前几年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讲的是强拆,改编自真实事件,在上映前先宣布撤档,娄烨还声称”不要害怕电影!电影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重要。微博话题的阅读量甚至到了1.8亿。
当时很多人就非常讨厌娄烨这个做法,因为《雨做的云》如果真的是因为审核通不过被撤,那么必然会延迟起码一个月,但最后《雨做的云》如期上映,这只能说明撤档是片方自己的行为。
在古代这叫骗廷杖,而娄烨这个是骗上加骗,因为他这属于没有挨廷杖也说自己挨了廷杖。
后来《雨做的云》票房才3500万元,1.8亿阅读量去哪了?
本来我还真以为他的可以拍一部盲山风格的片子,毕竟是取材真实情节。结果这货结果拍出来的是什么?强拆这个严肃的话题,在《雨做的云》里面成了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同性情感问题的垫脚石!
最后,我猜测肯定会有人说还说娄烨,贾樟柯不行,你看看现在中国电影都是什么构思。
注意哟,贾樟柯和娄烨这种去冲奖的电影是文艺片,艺术片,而《满江红》《消失的她》《热辣滚烫》这种是商业片,大家本来就不是一个赛道的。而这两年国内比较优秀的文艺片,其实是《爱情神话》《宇宙探索编辑部》《河边的错误》《不虚此行》这类。
虽然我们对于文艺片扶持有些不足,电影节评选机制也一塌糊涂,但是这些正常的文艺片在国内也拿奖了,票房还不错。
《爱情神话》《河边的错误》好几亿,《不虚此行》《宇宙》几千万,有票房有口碑有奖项,其实国内对于优秀文艺片也没那么排斥,而且我相信喜欢这些文艺片的观众也不少,因为确实好看。
而第六代导演和一些中国导演显然有点路线依赖了,他们并不在乎票房,他们也就不在乎中国观众,因为他们有外国人投资,只要拍出来就是成功。重要的不是能不能国内上映,能不能搞出票房,重要的是拍出来,制造话题,热度。
现在中国各种圈(文艺尤甚)都在以脱离无产阶级为品味,都在以脱离群众为为格调,它们把离经叛道当进步,把标新立异当创新,把奴化当虔诚,把畜化当自由;它们抱团取暖,它们顾影自怜,它们无药可救,它们无病呻吟。
它们高高在上,它们愤世嫉俗。它们是既得利益者,它们认为得到的不够。
它们还认为社会配不上它们的德行,现在是捧它们的外国人也配不上了。
本文来源于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可通过邮箱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page.xyz/archives/1318.html